【第一节】挏挏酱
四川人把物品名称分的很细,比如炒脆的干胡豆叫“?胡豆”,炒脆又用泡菜水加其他调料腌制的胡豆叫“激胡豆”。
家庭自制的酱也是如此,有麦子酱,豆瓣酱等。不加豆瓣的辣椒酱,广汉方言叫“dóngdóng酱”。这是正好家里没有胡豆了,过去条件差,没有多余钱买胡豆,不得已的结果。
这个“dóng”字咋写?
《四川方言词典》、《四川方志·方言志》等,都没找出本字,用“动”字标注为阳平音代替的。
个人认为是“挏”字。
现代汉语中,“挏”字词义如下:
1.摇动。2.古同“恫”,恐惧。3.方言,自上掷下。
个人认为,四川方言的“挏”字,是把词义“摇动”与“自上掷下”融合了,即“把人或物自上掷下并摇动或摆动”,多指掷入液体中。另外四川方言中,“挏”读音为阳平音dóng。
这就符合《四川方言词典》的解释和例句了。
①将物放入液体中略动一下即行取出:拿棒棒挏一下。
②将衣物在水中稍加清洗:衣服领子都没洗干净,你是不是只在水头挏了一下啊?|把帚帕在水头挏一下。
上面《四川方言词典》的例子,只有物。笔者再分别以物和人举例如下:
1、你把菜在水头挏一下,就算洗了?(物)
2、你一天就晓得河边耍水,看我把你挏倒水里沕几哈!(人)沕,隐没。四川方言有栽沕子,即是潜水的意思。
至于“挏挏酱”名字来源,根据《方志四川》发表的文章“挏挏酱里的学生时代”(作者:尹昌平)的介绍,大概来源于从坛子里舀取辣椒酱的动作,原文引用如下:
说起挏挏酱,不得不感叹中国人拿捏词汇、选词用语之形象生动的本事。从家里舀酱装瓶只有简单的几个动作:将勺子伸进大坛子里挏一下,装满了舀起来,倒进大瓶子里;然后又挏下去,再舀起来,如此三番五次,简单至极,直至装满一瓶……
尹昌平同志的文章,用舀取辣椒酱的动作“挏”,解释了“挏挏酱”名称的来历。
但我又有了一点疑惑,就是我记得:加了豆瓣的辣椒酱就叫豆瓣酱,不加豆瓣的辣椒酱就称之为“挏挏酱”,是我记错了吗?
【第二节】岷江话“娘西”、“娘沟ㄦ”的“娘”,应该是“哪样”nayang的合音。
岷江话的岷江中上游地区的乐山、夹江、邛崃、大邑等区县,存在特色方言“娘西”、“娘沟儿”等。
根据笔者这两年对方言的研究学习,岷江话“娘西”、“娘沟儿”的“娘”,其实应该是个合音词。
啥子是合音词?就是部分双音节词汇或多音节词汇,在口语中因为语速的原因,听起来变成了一个音节。
个别合音词,汉字另外造了字来表达,比如:不要→嫑,不用→甭。
但多数合音词没有单独造字,比如成都平原的西南官话成渝片,把“今天”说成“尖”,把“该是哈”说成“嘎”等,其实都没有本字。
岷江话“娘西”、“娘沟ㄦ”的“娘”,意为“什么,啥子”,其实应该就是“哪样”nayang的合音。
如果接触同样为西南官话的昆明话,表达“什么,啥子”,昆明话就是一板一眼的说“哪样”!
喜欢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请大家收藏:()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血脉撒满世界 哥!你欺负的那女孩是你老婆 候府嫡女归来 家族之我在大衍山脉捡到储物戒! 一夜暴富,你叫我别浪? 遇你若晚,许你挚心 开局自带葫芦,从杀生开始长生 贵妃千娇百媚,只求权势富贵 哟!疯批帝王靠听我心声夺回气运 四姑娘的复仇计划 团宠小师妹制霸娱乐圈 权财巅峰:我靠着政法系直上青云 三国重生廖化助刘备兴复汉室 抛夫弃子的我重生了[七零] 纸性恋患者拒绝反穿越 赤潮覆清 审神者今天失业了吗 直播:我的视频,炸穿全世界 别惹疯批皇帝,她五行缺钱 末世曙光:重建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