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下电话,拿起玩具逗弄宝宝,又发现问题,又拨电话:“某某专家吗?我家宝宝怎么还不吃手,他只喜欢啃一个东西,但是啃两下那个东西从手里掉下去了他也不找,我教了他半天还是这样。我应该多长时间给他换一个物品?”
一通折腾后这位妈妈又忙着上网查促进宝宝智力发育的物品有哪些……
结果妈妈累得疲惫不堪,觉得养个宝宝怎么这么累啊!
再看一个信任儿童的例子。
同样大的宝宝,同样年轻的妈妈,宝宝在摇篮里啃自己的物品,妈妈一面哼着歌,一面像跳舞一样优美地抖开刚洗过的尿布,把尿布抻平晾在衣竿上,然后坐在摇篮边,边哼着歌边做手工。孩子哭了,妈妈微笑着把孩子抱起来喂奶,喂完奶,把宝宝抱在怀里跳舞,等孩子平静下来,快乐地转一个圈,再把宝宝放在摇篮里。等孩子睡了,妈妈继续唱着歌走向厨房,哼着歌切菜做饭,轻快地打扫屋子,一直都很快乐。爸爸回来了,妈妈撒着娇迎上前,端着饭菜讲述今天孩子的行为……
从前后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信任孩子的家长会很放松很快乐,而不信任孩子的家长很紧张,焦虑,忙碌,疲惫不堪。
再来说那个提出问题的爸爸,那个爸爸想知道有什么办法去帮助自己无比固执的孩子,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样执拗地去固守一个模式。前面已经说过,孩子天生就是固执的,相信孩子,就应该相信孩子是在按照自己本能的发展机制在发展自己,就应该理解孩子的固执是为了安全起见,因为他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种生存法则。
就像有人带着你进一个小区,告诉你从这个门进去,怎么怎么走,你对这个小区还不熟,你下次来,是会随便进一个门呢,还是走你上次来人家带着你走的那条路呢?肯定是走熟悉的路,因为那个路最安全。在孩子的早年,为了控制这个世界,能使自己安全,他也会固守自己比较习惯的模式,这样他会觉得环境是可控制的。只有他认为环境是可控制的,他才能放松地去探索,否则他就害怕了,不敢去探索。
在儿童执拗期,一般在3~5岁左右,成人就要听孩子的话,而且千万别冒火,也别在孩子背后冒火。不要以为你在孩子身后发火孩子不知道,他是知道的。我们心里的情绪,孩子都是可以感觉到的。我们可以不相信孩子的精神确实是来自宇宙,但是我们如果理解6岁之前他的精神还没有很好地进入身体,孩子与我们有那么多的不同,我们就会用另外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就不会在心里生气的时候还在笑,这样孩子就会糊涂了:我明明感觉到妈妈生气了,她怎么还在咧着嘴笑呢?他就会做出很多坏事来试成人是否真的生气,于是成人就会发现在自己生气时,孩子很不乖。
信任孩子就是信任生命(2)
对一个孩子的信任,跟相信一个桃核只要给它水分,一定会长出一棵桃树,一定会开出桃花,结出桃子一样,相信的是一种生命状态,是大自然。我们只要相信孩子是一颗种子,相信孩子一定会按照一定的自然机制去发展,就不会把自己的焦虑传导给孩子,就会让孩子去发展自己。如果我们不相信婴儿会长成一个成人,我们就会用我们能想到的所有的方法去扭曲儿童,最终破坏他们的自然发展机制,使他们受到身心的伤害,为他们一生带来痛苦。
所谓父母的不良影响是什么?就是按照你自己的观念养育孩子,要孩子走你认为他们应当走的路,或你希望他们走的路。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错,毕竟哪个父母不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我们希望他们自信,有本事,有才能。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感觉到被爱,被关怀,有价值,我们何曾想打击他们、溺爱他们?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所认为的最好,意味着我们要求孩子根据我们成人的脚本来生活,我们试图创造我们自己的脚本并导演孩子的成长。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当做父母的不喜欢自己的某些个性或行为,而且发觉孩子的行为和自己一样时,他们担心孩子也经历他们所经历过的失败,就试图纠正孩子这样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实际上是在扭曲我们的孩子天生的形象。很多有关自尊心低落和缺乏自信的问题都源于父母不按孩子天生的形象接纳他们。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调整教养方法以适应孩子的个性需求。一方面,你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塑造他们的个性;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家居环境,使孩子的天性得到伸展。
我们是为了使用而发展,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为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就会发展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首先得相信孩子的特质,然后才能够不断地为孩子付出,等待着孩子长大。第二章环境与儿童发展有一种蜘蛛,母蜘蛛将卵生在另一种虫子的身体里,小蜘蛛出生后就开始吃这个虫子的身体,当把虫子吃完后,小蜘蛛就可以离开虫子的身体,自己去寻找食物了。这种蜘蛛世世代代都是这样,在大自然的进化中获得了这样的生存模式,人们管这种情况叫自然赋予。有了这样的完善模式,就能保证小蜘蛛活下来,使这类蜘蛛物种不至于完全消亡。
任何一种生命体都会有这样一个与自己的生命状态相适应的生存模式。
孩子也是这样,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生在一个家庭里,无论这个家是贫穷还是富裕,它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孩子在这样的家里成长,有着自然所赋予的意义。
他们出生后由于生命的力量和身体的渺小,不适合拥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去进行探索,所以大自然的发展模式使一个孩子一定出生在家庭中,这个家是用来遮挡风雨的,在正常条件下可以保证家庭成员的安全。家庭空间是私有的,家庭物质是供人们基本生活的,家庭成员是互相友爱的,家庭范围是容易被掌控的,这样一个家庭最容易被孩子所控制,所以孩子在这个可控制的家庭里先获得了初步的安全感并开始探索家里的物质。当他们把家里的物质探索完毕的时候,孩子的能力就发展到能够探索家以外的世界,那时也到了他们离开家独立地与自己所需要的群体相处的年龄。
如果孩子在形成自己的精神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环境中的所有因素,那么这个环境一定要具有可以使孩子吸收的材料,这就是在成熟的教育中,人们所说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讲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孩子就能吸取到可发展的精神内涵,如果没有意义,孩子就吸收不到可发展的精神内涵,这也是国家最近一次课改中要求的学前教育中环境装备的问题。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在贫困的山区,人们给了孩子足够的身体营养,又给了孩子自由和爱,但是孩子所生长的环境装备对孩子的发展缺少精神的内涵,孩子在发展中仍然显得精神匮乏,成人显得缺乏精神营养,其精神状态停留在很低的层面,智力水平也停留在比较低的状态。
由此看来,孩子是遗传和环境的综合产物。对于遗传我们无法左右,环境却可以在人为的控制之内。那么我们能够下工夫的部分就是环境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养育儿童的成人就要考虑:自己想让这个环境中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假如我们把一条刚出生的龙交给老鼠抚养,它大概也会像老鼠一样地打洞吧。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类的孩子被动物养大的案例。除了很多狼孩以外,从孩子们常看的《人猿泰山》的影片里,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孩子是怎样吸收了猿的特质,最终成为一个猿人的。因此,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为他预备什么样的环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挑选幼儿园的三大家庭因素
0~6岁是孩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决定了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幼儿园的选择确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孩子到了3岁左右,家长就要考虑为孩子选择一所幼儿园了。这不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照顾孩子的压力,也出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年轻父母们开始感到迷茫,不知该让自己的宝贝上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无法获得来自同龄人的行为刺激和学习社会能力的机会,缺少一个可供互动的群体。在成人的照看下,孩子处于中心地位,所有的要求都得到顺应。当成人活动的内容无法对孩子构成丰富的刺激,孩子在家里不能获得良好发展,选择一个满意的适合孩子的幼儿园,确实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为了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使他们度过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成人在选择幼儿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三大因素。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嗑的cp是真的 你是不是不想离 和顶流拍耽改剧后我红了 我有美颜盛世[快穿] 男主的作精妹妹爆红了 特别的我们[娱乐圈] 召唤玩家后我成了兽王 小甜A谁不喜欢呢 穿成真假千金文里的暴躁小姑姑 神明的恋爱游戏[无限] 反派疯狂迷恋我[无限] 协议离婚前我失忆了 穿成人类最恶诅咒 有效的沟通 仙尊,你道侣跑了 米娅,快跑 销龙魂 萌崽弱小无助,不想爆红[娱乐圈] 偏执大佬靠爱我续命[穿书] 铸圣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