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统一的发型
僧人与俗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衣着,这也是人们区分僧俗的第一标准。成为一名僧人,第一课就是要“剃发染衣”,改变俗人的形象。即使其他的条件都具备,但不能按照佛教的要求改变自己的形象,是不允许出家受戒的。佛教书籍上认为:“变俗易服是入道之初门。”
《水浒传》里鲁智深出家时,对自己的胡须被剃掉深感遗憾:
维那教鲁达除了巾帻,把头发分做九路绾了。
净发人先把一周遭都剃了,却待剃髭须,鲁达道:
“留了这些儿还洒家也好。”众僧忍笑不住。真长老
在法座上道:“大众听偈。”念道:“寸草不留,六
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竟。”长老念罢偈言,喝
一声:“咄!尽皆剃去!”净发人只一刀,尽皆剃了。
剃发就是头发和胡须都要剃光。佛教规定,僧人的头发,不管是男是女,自出家就要剃光;之后,每半月就要剃一次,最长不能超过两个月,称“净发”。一般说,僧人的头发不能超过两指长(两个指头并起来的宽度)。
过去受戒的僧人,在头顶还有用线香烫出来的香疤。受沙弥戒时在头顶烫3个香洞,受比丘戒时在头顶烫12个香洞。
必备的三衣
佛教对僧人服装的样式、颜色、制作的方法及面料都有严格的规定。佛教认为,僧人的衣着只是为了达到御寒的最低要求,同时也要体现断除一切**,超越凡心的目的。所以,佛教崇尚的衣着偏偏是被世俗社会轻贱抛弃的。
佛教僧人衣服的统称是袈裟。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意译“不正色、坏色”,是从颜色上为僧人衣服定的一种名称。佛教认为:青、黄、赤、白、黑这五种颜色是纯色、正色;绯、红、紫、绿、硫黄这五种颜色称“五间色”。这些颜色缤纷斑斓,使人心神浮动,为世俗人争相追逐,因此佛僧衣服不能用这些颜色。袈裟所指的“不正色、坏色”就是破坏了正色的颜色。这些颜色通常指以下三种:铜青色,类似于青褐色;泥色,又称皂色、苍褐色;木兰色,指赤黑色。这三种颜色被称为“法色”,即僧服区别于俗人服装的颜色。
僧服的来源颇多,《十诵律》上说:“一有施主衣(有名有姓的施主所送衣物);二无施主衣(施主姓名不明者所送衣物);三往还衣(死人生前用过的衣物);四死人衣;五粪扫衣(别人丢弃的破衣碎布)。”因此,僧服又称“衲衣”,或者称“五衲衣”、“百衲衣”。僧人的一个自称——“老衲”也由此而来。
说到粪扫衣,不妨多说几句。在古代印度,把火烧坏、牛嚼过、鼠咬过及死人的衣服当作垃圾抛弃,视同粪秽之物。僧人们要把这些衣服拣回来,经过洗涤缝补穿用。这些破衣碎布的来源是:道路弃衣;河边弃衣;破碎衣;蚁穿破衣;垃圾堆衣。穿粪扫衣是头陀的苦行之一。
具体来说,僧衣又分为三种,这就是三衣。僧人“但三衣一钵,不蓄余长”。
三衣之一称“僧伽梨”,即大衣。我国俗称祖衣,又称重衣、杂碎衣、高胜衣。大衣是僧人出入王宫、升堂说法,去人们聚居地乞食,降伏外道等场合所穿的衣服,由9条至25条布缝合而成。大衣的条数是依僧人的财力而定,如果财力充足,就可缝制条数多的大衣;否则,衣服的条数可以减少。所以,大衣又分为三品九种。9条、11条、13条是下品衣,每条布再截成两长一短三块,依两长一短的顺序缝合起来;中品分为15条、17条、19条三种。每条布再截成三长一短四块,依三长一短的顺序缝合;上品大衣分为21条、23条、25条三种,每条布再截成四长一短五块,按四长一短的顺序缝合。大衣的品级越高,其割截的条数越多。所用面料越多,而制作的难度和费用也相应增加。
三衣之二是“郁多罗僧”,即中衣。用7条布缝合而成。故我国俗称为七衣。又叫“上着衣”、“中价衣”、“入众衣”等。僧人礼佛、修忏、诵经、坐禅、赴斋、听讲、自我反省及一切集合僧众办事的场合都穿这种衣服。
最后一种是“安陀会”,即小衣。也称“五条衣”、“内衣”、“中宿衣”、“下衣”、“杂住衣”等。僧人在寺中日常劳作、打扫卫生或者就寝时,都是穿这种衣。它是由5条布缝合而成。
三衣缝合后,在四周锁上边,四角安上钩和纽。三衣没有领子和袖子,依靠钩和纽披搭在身上。披搭时,将衣服搭在左肩,袒露右肩右臂,然后用身前衣角的钩与身后衣角的纽相挂即成。
佛教规定,三衣是僧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衣服。僧人要把三衣看成自己的皮肤一样,时刻不能离身,还要细心爱护。如果人衣异地就是犯戒。外出时,不穿三衣进入村落,就要按戒律处罚。大衣是三衣中最高级的,不能随意着用。《十诵经》上说:穿大衣时不能沾染石头泥土草木等;扫地时不能穿;不能把大衣铺在床铺座位上;不能脚踩着大衣;也不能把大衣拖在地上。在穿着时,如果附近有水源,应该洗干净手脚,用树木叶子掸拭灰尘,再穿大衣。七条衣属中等僧衣,应在干净的地方穿。五条衣是最低级的僧衣,在日常活动中无论何时何处可随意穿着。
中国的僧衣
穿着三衣是在古印度的特定环境下形成佛教律仪中规定的。在古代印度的气候条件下,三衣足以御寒。佛教传入中国后,虽然中国僧人仍然按照戒律坚持三衣的制度,但在中国的气候条件下,仅有三衣是无法维持僧人正常生活的。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三衣逐渐只用作法衣,即只在正式的法会上穿用。而僧人日常穿的衣服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记载,在古代印度,僧人在披搭三衣时,本来在袒露右臂右肩的同时,在左肩有一件覆腋衣,称为“僧祗支”。是一块长形布片,盖住左肩,掩盖两腋,左开右合,长度过腰。中国南北朝时期,僧人多次被请入内宫**,宫内的人看见僧人袒露右肩,认为不妥,因此另外做一件覆肩衣,给僧人披在右肩上。于是,在左右两肩都有了覆盖物,称为“两袖”。此后,又将两个覆肩衣连缀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称为“偏衫”的内衣。在内衣外再穿三衣,这是三衣在中国的一种变化。
为适应气候需要,中国僧人的衣服逐渐世俗化。发展到唐朝,在三衣之外,僧人平时的穿着与俗人已比较相似,即穿一种圆领大袖的僧服,称“直裰”。这种僧服在夏天有单衣,在春秋有夹衣,在冬天有棉衣。僧人不再穿裙子而改穿裤子。
在唐朝以后,又形成一种称作“海青”的礼服。它是一种袍服,袖子特别宽大。据考证,“海青”一词出自李白的诗句“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诗中说的自“海东”来的鸟称“海东青”,所以将这种袖子宽大的袍子称“海青”。这种宽袍大袖的海青本是唐人的一种礼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世俗人的服装早已发生了变化,而僧人还在穿,而且一直保持了这种样式。因而,海青就成了僧人特有的服装。僧人平时出入寺院都穿这种衣服,遇有法事活动,就在海青外再加袈裟。海青以青灰色为主,也有黄色的。
僧衣的色彩
前面说过,僧衣都是染色衣,对染的颜色也有严格的控制。但是,就在释迦牟尼去世不久,僧服的颜色规定就没有得到严格的遵守。佛陀去世后,僧团内部因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佛教派别,各个派别都有自己的服装颜色。《舍利弗问经》记载:大众部衣黄,法藏部衣赤,说一切有部衣皂,饮光部衣木兰,化地部衣青。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由于是“法藏部”的僧人先来,所以在汉魏时,中国僧人都穿赤色僧衣。到南北朝,随着佛教戒律的逐渐完善,僧人的衣服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当时,梁僧慧朗“常服青衲”,被称为“青衣大士”。另外还有黑色、赤色、黄褐色的僧服。后来,僧服的颜色多以紫黑为主,像熟透的桑葚的颜色,被称为“缁衣”,而缁衣也就成了僧人的代称。
我在古代皇宫混 纯情丫头甜蜜蜜 围城不危 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极品婚恋:老公大人别使坏 扑倒大Boss 第一弃后 霸道少爷的倔丫头 穿越之契约皇后很无礼 异界兑换狂人 无良宝宝腹黑妻 卿本佳人侬本多情 邪魅恶少狠狠爱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说话到位事半功倍 邪魅总裁独宠成瘾 嫡女有毒:盛宠蛇蝎妃 妾色撩人 重生之毒爱你一人 悍妇之盛世田园
...
诗与刀,已签约上传,必不失望。 郑智穿越到了北宋水浒世界,变成了那个被鲁提辖三拳打死的镇关西郑屠户。 北宋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华夏式微。正...
林黎,千万人中选出的特种兵指挥官,对,是特种兵指挥官,十项全能,战事统领,特战部署,无一不能。皇甫晔,东周王朝的当今天子,不对,是傀儡天子,幼年即位,上有皇叔时时伺机夺位,下有四大辅臣严控朝政,年近二十仍不得执政,被嘲天下人嘲笑懦弱昏庸,无能无才。所以,当他懦弱无能的他遇到穿越而来的特种兵指挥官的她,火花不断。你就是首辅林慎卿的女儿他带着玩味的笑看着她朕大婚那日骑马撞昏的当今皇后是毫不怯场的,她抬头看他。嗯嘴唇弯起适当俊美的弧度,他挑眉赞美皇后是个美丽的女子多谢...
简介一觉醒来,夜北发现自己复活了。世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百年。当年辛苦收下并培养起来的弟子们,一个个不知所踪。至此,一条寻找弟子,并无限变强的大道摆在了夜...
初相见,他误以为她招摇撞骗,甩给她二千块钱扬长而去。再相见,机缘巧合下竟又被误会是个不良少女!莫久发誓,她跟这个男人杠上了!却没想到竟然一朝惹上那冷面邪少,竟从此羊入虎口,再无翻身之日。...
前世修仙被囚做炉鼎,自爆金丹重生在末世!落魄女修士表示,末世嘛,她只想带着包子打打丧尸,安静的修炼得道成仙!可惜为毛这么多奇葩来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