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当上了正三品的官。但这一年已是万历十九年中,距离壬辰战争爆发,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
纵观李舜臣的这一连串履历,尽管跌宕起伏,无比坎坷,但同时也给了他无比丰富的基层带军经验。他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对于军中——尤其是水军——都相当熟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论。
除了爱兵如子、赏罚分明之类老手段以外,李舜臣治军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点:稳。
主帅可以有很多种特质,或慈祥,或严酷,或儒雅,或豪放。但对于在战场上的士兵来说,主帅最重要的品质,是镇定。只有一名镇定的主帅,才能让军心稳定,让士兵们放心地去执行各种艰苦任务。
李舜臣的性格,是出了名的稳重。早在鹿岛屯田的时候,他与敌人弓箭对射,被一箭射中肩膀,他镇定自若地拔出飞矢,一直到战斗结束,周围的人都不知道他曾经中过一箭。
除了“稳”以外,李舜臣的秘诀还有一个字:“前”。
这一点李舜臣很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将领,在打仗的时候喜欢高喊“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
在李舜臣参与的所有战役里,他永远站在最前线。李舜臣安抚军心的手法很有趣,他一直喜欢射箭,准备了许多羽箭随身携带。每次打仗,他都把箭从容分给麾下卫士。一是表现自己从容,让部下放心;二是告诉普通士兵,主帅的位置与敌人只有一箭之隔,绝没有在背后贪生怕死,与他们并肩而战。
所以李舜臣一生历经无数战役,面临着巨大压力,但他的麾下军队却从没慌乱过,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险境,他们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去执行主帅命令,这都是拜这两个字所赐。
在接掌全罗道水军这一年时间里,李舜臣牢记柳云龙的叮嘱,以日本正规水军为假想敌,一直忙着训练军队。
除此以外,他还作了一件大事——技术改造。
改造的对象,是朝鲜的一种古老战船——龟船。
龟船的设计思路,最早来自于中国的蒙冲斗舰。蒙冲斗舰是在船上设有高约三尺的女墙,船下开擎棹孔,安放排桨,船内又建起与女墙平齐的大棚。龟船也是如此,它以板屋船为基础,一改传统船舰造型,船上方与两侧用木板平盖遮挡,把船内裹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好像一只乌龟壳,所以起名为龟船。
在朝鲜,龟船最早在公元一四一三年便出现了,而且是专门为对付日本人用的。李朝太宗曾经亲身去观摩过龟船宴席,还让左代言卓慎研发龟船战法。
但那个时候的龟船只是简单地用厚木板挡住船体,以防敌人弓箭袭击。现在李舜臣想要的,是一种配合舰载火炮的全新龟船。
朝鲜水军和朝鲜陆军对火器的态度截然不同。陆军对火炮兴趣冷淡,因为朝鲜火炮发射的,主要是长片箭。这种炮弹形状类似于火箭弹,长三点六米,直径零点零七七米,在木箭的后面还贴着三片一米长左右的铁板尾翼,箭头还用铁镞包裹。
这种长片箭在开阔地杀伤力很有限,精准度又不及弓箭,对朝鲜陆军来说,是有如鸡肋一样的东西;但水军却不一样。当时船只多为木制,水上移动又慢,一旦被火箭钉上,极易被焚毁沉没,杀伤力巨大。因此这种火炮被装上了战船,成为标准装备之一。
截止在壬辰战争开始前,朝鲜军战船上已经装备了天、地、玄、黄、胜五种口径不同的火炮以及其他一些多管发射的小炮铳,甚至能仿造出山寨佛朗机。
但是李舜臣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方式不够给力。第一,战舰上的火器数量太少;第二,战舰本身防护力和平衡性不足,经常一炮打出去,后坐力把船震得前后颠簸,轻则影响射击精度,重则让船身解体;第三,朝军水师战术思想也很落后,还停留在火器弓箭远攻辅助,船上步兵接舷对战。
综合这三点考虑,李舜臣和手底下的水军将领郑运、外甥李芳等人反复研讨,最终拿出了一个新式龟船的设计方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养受之限时游戏[重生]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第2部 唐朝那些事儿5:藩宦祸乱卷 唐朝那些事儿4:开元盛世卷 纳妾记 豆豆"四大"历险记 唐朝那些事儿6:帝国落日卷 π型人 玄幻:开局成为荒古周家上古圣人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第二版) 雪白血红 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 唐朝那些事儿:大唐开国卷 下一轮商品市场 上行朝北 下行朝夜 约尼的最后一战 唐朝那些事儿2:太宗当政卷 晚宋 女人身体与生命的抗争史: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