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阐述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与西方的纯粹理性不同,中国的理性是建立在现世观照基础上的实用理性。“实用理性”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例如,中国人对鬼神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也。”这种对鬼神不肯定、不否定,甚至不去询问、怀疑和思考的态度,是中国的典型智慧。因为任何寻求、怀疑和思考,都需要运用理性思辨,而用思辨理性是很难证实或证伪上帝鬼神的存在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盲目信从上帝鬼神或依据科学而力加排斥?

天人合一观认为,万事万物内在的规则是至高无上的,人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行事。对立统一循环变化观则强调事物发展运行是有规律的,人对现状的改变是困难的。这些都促进了人们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的思维方式,而农业生产注重经验、注重实际、注重应用的特性则是实用理性的现实基础。

“实用理性”是与中国社会的四大实用文化——兵、农、医、艺密切相连的,由于天文、历数等涉及抽象的理性思考,远离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这样的思考不会为广泛的民众所重视,也不会在广泛的民众心中扎下根基。'25'

中国人在各种实务中,无论是政治、商业,还是经验科学、人事关系等方面都惯于深思熟虑、不动声色、冷静慎重、周详细密地计算估量,注意实际的可行性和现实的逻辑(可能性、必要性、秩序性等),不冲动,不狂热,重功能,重效果。

实用理性作为一种从农业社会孕育出来的经验理性方法,一方面在管理上时刻保持着一种清醒的理性态度,重人事轻鬼神,把管理活动放在实实在在的人间实务上,讲求入世,不重出世;重视德育,轻视宗教;崇尚经验,无视神异;尊崇王权,压抑神权。另一方面,不重言论,不重思辨,而注重在实际经验基础上的切实领会和直觉领悟,注重于实际行动本身。'26'

2。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观点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7'

中国社会是在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从生产生活的经历经验、组织基础乃至认知观念等多方面,构成中国传统组织管理的基础。

“人”是一切文明的核心因素,文明是通过影响“人”而改变文化结构的。农业文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围绕农业文明与“人”之间的关系展开的。

人与“天”

农业文明的最大特点是离不开“天”,所谓“靠天吃饭”。在古代自然科学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人们无法解释复杂的气候变化现象,往往把“人”与“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农业文明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代表着“天”“人”之间最现实的联系。由于中国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人不能仅仅通过对“天”的崇拜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而必须依靠自己的辛勤耕耘。因此,中国人所理解的“天”主要是一种自然意义上的“天”。“天”虽然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德行、善行把握“天”的存在。“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体现了农业文明主导下的中国人对于自然宇宙的认识,也反映了在自然之“天”支配下“人”的自觉意识。

人与自然

农业文明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对土地的依赖性。受所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制约,农耕文明对土地有极强的依赖性和较为严格的要求。这种严重依赖土地和自然条件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费孝通先生称之为“乡土中国”的定居生存方式。以一家一户小农耕作生产方式为基础,祖祖辈辈,一村一寨,人们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观念。认识和观念的形成建立在季节交替、春种秋实、辛苦劳作的感悟、经验积累基础上。

人与人

由于人与土地之间的相对固化关系,生存在同一块土地上的人们之间便有了不可回避的“关系”。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十分鲜明,往往需要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来进行。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之间,人们共同耕作,共同生活,很自然地结成了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同宗同祖家族关系。生活在同一个村社的人们,由于共同征服大自然的需要,也结成了形形色色的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关系。“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捍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勇猛不足以却猛禁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吕氏春秋·恃君》)。历史上很早就有中国人团结协作共同抗御自然灾害的故事。鲧、禹治水与随后早期国家的形成有其内在的联系。随着人们战胜自然能力的增强和财富的积累,私有制和早期的国家相应产生。农业文明凝结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疑是中国传统管理“全局观念”、“整体管理”的现实渊源之一。

重农抑商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农业,重农抑商是大部分王朝的基本国策。限制工商文明的发展不仅抑制了人口的流动性,更是限制了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发展,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中国部分传统的内倾式思维方式让中国人世代固守于农业文明的樊篱,防守着心中那千年不变的土地与“家”的存在,构筑着“家天下”的万里长城。没有游牧民族那种外向型进攻意识,绝不放弃农业文明所孕育的经验式保守价值观念。'28'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2家族组织特征(1)

家族化和泛家族化是中国传统管理的基本组织特征。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社会构造的根基在家庭,家庭及家庭利益的声誉远远高于其他组织和形式。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具有巨大影响作用。

家庭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农业社会以土地为主要的生产资源,而土地的保护与耕种及作物的照料与收获,均需要通过持久而稳定的小共同体来共同运作,而这个小共同体就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家庭是农业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核心,家庭的保护、延续、和谐及团结非常重要,形成了中国人凡事以家为重的家族主义基础。

家族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基础,中国文化全部建筑在家族观念基础上。以家为本的思想虽历经社会政治变迁,但绵延至今,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运行规律的本质却没有大的变化。家族观念对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一直没有减弱。“五伦”中三伦(父子、夫妇、兄弟)都是讲家族内部关系的,而君臣是父子的变相,朋友是兄弟的变相。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对外开放和对外来文化接触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但整个社会中家庭、家族价值的力量依然十分强大。

?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将门嫡妻  个体社会的启示:谁能拯救日本  传奇进化  何处是归途  这句话得好好说  星际游轮  身为杀手想跟赫敏谈恋爱怎么了?  易中天品三国下  骑士防推指南[西幻]-骑士防狼指南[西幻]  美国怎么了  末世降临:我不狠,小命不稳  幸福太太完全自助宝典  我有一座长生观  变革之舞  商人的咒  中国秘密战  谋杀官员Ⅱ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产业1919-2009  王牌特卫4  每日签到,神级大佬飒爆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