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代,赵匡胤又对科举进行创新,第一个创新是增设了殿试环节,让选拔人才的大权最终落到皇帝手上。
从此之后,不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更是在君臣之外,多了一层师生关系。
第二个创新是把科举和当官直接挂钩。
读书人进士及第,马上就被授予官职。
大大调动了天下读书人的积极性。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天下学子的梦想。
经过隋朝到宋朝的时代变迁,看重门第和血统的贵族制度逐渐消亡。
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经过寒窗苦读选拔上来的读书人。
自此,科举也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核心制度,虽然经过朝代更迭,让科举考试的范围和规则有所调整,但通过考试选拔高级官员的制度,就这么一直延续下来。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此厉害的科举制度,为何在清朝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01年9月,清政府实行新政,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要求改革科举。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清政府诏准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也停止。
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就用一种极其慌张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是因为科举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吗?
并不是!
因为同时期的西方各国,已经开始推行官员考试制度。
西方列强借鉴了科举的方式,开始全力储备人才库。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举制度并不是落后。
那么为何华夏的科举制度在晚清走向崩溃?
因为晚清的科举制度,它已经变味了。
它不再是选拔人才的工具,而是皇权奴役百姓的鞭子。
从清朝开始,皇权的思想越来越固化,越来越向宗教的形式发展。
譬如在清朝,十年寒窗苦读的汉人官员,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还要行“三跪九叩”礼等等。
不仅控制着人们的世俗生活,还在掌控着人们的精神信仰。
而科举制度,从一种政治制度,变化成一种宗教仪式。
清政府控制着考试内容,使科技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枷锁,让读书人把四书五经当成经书诵读,当成至高无上的宝典,也脱离了先秦诸子教育的本质。
更关键的是官场腐败,导致科举制度政治化的出现。
清朝的种种一切,让科举制一步步走向灭亡。
是制度的错吗?并不是。
回顾科举的历史,这个制度就是为了巩固皇权而兴起。
最终也因为皇权而扭曲,走向了衰败和崩溃。
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巩固皇权,当皇权不再存在时,这个制度也就不重要了。
更讽刺的是,西方国家把科举这个华夏人发明的人才选拔制度进行了改造,使华夏这个发明者,反过来要学习西方先进的考试模式。
不得不说,真是世事难料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末日:喜欢囤物资?拿来吧你 青山撞我 不正经进化:这狗有码,快逃! 未婚妻上门,修仙者身份被曝光 调教大明 重生之庶女长安 大赢家 天骄榜:我,降世,重瞳至尊骨 最高SSS级我几个神级不过分吧 徒儿你无敌了,下山传宗接代去吧 不败华夏 武侠:蹭着蹭着就成了天下第一 钓系美人,狗勾独家 快穿之生活体验师 不患寡 长生:穿越成树,我打造不朽神朝 和战死的夫君一起重生后 开局一人一只狐,装备全靠捡 星海:开局获得机械少女种族! 全民地府突围:只有我有安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