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过于偏颇和手段的施展,很难出现圣贤之主。
太祖是以“术治”治国的杰出代表,他成功的以文官制衡武将,再以武将掣肘文官。
加强监察制度,用六科监察六部,用锦衣卫监察百官。
这是“术治”的典型手段。
当然,太祖治国不拘于一种手段,同时加入儒家礼法作为统治阶层和百姓的润滑剂,刚柔并施,教化辅存!
把“术治”玩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不是太祖,而是本朝的嘉靖帝,也就是朱翊钧的爷爷。
这位深居简出的皇帝,显得神秘莫测。
假装一心修仙,却是以权术来控制百官。
用宦官控制天下,内阁也只是他的传声筒而已!
稍有拂逆立即撤换。
扶持严嵩制衡百官,为了防止严嵩坐大又扶持清流徐阶制衡。
让他们斗起来,撕扯起来,皇帝就成了胜负的砝码。
“王道思想”
这是孟子主张的仁政,这是儒家思想凝炼和升华起来的治国之道。
孔子孔圣人主张仁治和礼治,但是他的治国思想还处于雏形,不具有可操作性,还存在于理论阶段。
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尚远,不周密,不严谨经不得推敲。
到了亚圣孟子时期已经是战国乱世,周礼已经被抛弃,各诸侯之间已经没有了春秋时代的谦谦相让的君子风度,撕破了脸的讨伐和征战让国家生存成了最为紧急要务。
所以列国所需要的是实力和强盛!
而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思想的“仁”,提出了理想的治国理念--“王道思想”。
孟子以“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从而提出民本与仁政思想理论,王道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治理思想。
孟子实施仁政的这套思想属于理想化施政,对人的素质要求过高,要求百姓和君主的道德品质要很高。
要统治阶层减轻百姓负担,保证人民丰衣足食。
百姓在自然规律之下,有节制有规律的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这就给统治者提出了要求,官吏必须清廉,人民必须要有素质有道德。
这套治国理论在战国时期是得不到统治阶层的采用的,他们还认为他的思想迂腐。
然而,在和平时代,统治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王道思想就有了自己的市场,是一个以“法治”为统治基础的情况下非常合适的辅助统治政策。
人民以礼行事,统治者亲亲爱民。打击贪腐,减轻百姓负担就成了每一个王朝统治的套装概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武帝开始到汉元帝之后,王道思想成为统治阶层的主流。
加强民间教化,改变民间风俗!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最大程度满足了统治阶层的需要,以“王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皇权统治国家的主要工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六十年代的胖丫头 快穿:炮灰女配,手握女主剧本 诸天捡钱的人生 综漫之兄控少年成长记 穿越大宋救下亡国帝姬 百岁恢复记忆,我成幕后老祖 重生俗人的成长 穿越异界之这个亡灵法师太硬了 流放后,她携武器库在古代杀疯了 我成了女神们的云养男友 叶家的幸福小日子 论群演的自我修养 股市奇才 八零军婚:各界大佬都认我当孙女 我帮内卷魔王摆平天下 重生蜜恋:在偏执的穆少怀里撒娇 修仙很内卷,我劝你稳重 就算是影后也免不了追妻火葬场 乱世枭雄之帝王业 随身空间:重返山村去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