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少朋友劝我全文印行《往事与随想》,这事并不困难,至少前两卷是这样。但是他们说,刊载在《北极星》上的一些片断系信笔写成,缺乏完整性,时断时续,忽前忽后。我觉得这都是事实,但我无法改正。做些补充,按年月顺序排列章节,这不难办到;但是彻底修订,我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
《往事与随想》不是接连不断写成的,有几章前后隔了整整几年。它们留下了写作时间和不同心情的痕迹,而我不想抹去这一切。
本书与其名为见闻录,不如说是自白书。正因为这个缘故,来自往事的片段回忆与出自内心的随想,交替出现,混杂难分。然而,总的说来,在这些厢房、顶楼和附属建筑物之间,还是有内在联系的,至少我认为这样。
我做这类笔记并非头一次。早在二十五岁左右,我已开始写作近乎回忆录的东西。事情是这样的:我从维亚特卡给调到了弗拉基米尔,心里闷得发慌。莫斯科已近在咫尺,我却不得不停留在这里,这使我心烦意乱,感到委屈;我像一个旅客到了最后一个驿站,却找不到马!
其实,这差不多是“行将告终的青年时代中最纯洁最重要的一个时期”1。我当时虽则苦闷,但觉得前途光明,幸福,这是孩子在生辰或节日前夕的苦闷。字迹娟秀细小的信2每天寄来,我为此沾沾自喜,引以为荣,并从中汲取生命的养料。然而离别终究是痛苦的,我不知怎样才能尽快打发这“盼不到头的岁月”——这四个来月的时间3……于是我听从别人的劝告:开始在闲暇中记下了我在克鲁季茨和维亚特卡的经历。我写了三本笔记……这以后往事就湮没在现实生活中了。
1840年别林斯基读了它们,感到满意,便在《祖国纪事》上发表了其中的两本(第一本和第三本)。4至于剩下的那本,如果还没成为引火物,应该至今仍放在莫斯科我家中的什么地方。
过了十五年5,“我住在伦敦樱草丘附近一个偏僻所在,这里与世隔绝,雾影笼罩,正合我的心愿。
“在伦敦我举目无亲。有的只是我所尊敬的和尊敬我的人,但是没有一个亲近的人。大家来来往往,见了面无非谈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全人类、至少全民族的大事。与他们的交往可以说是毫不涉及个人感情的。几个月过去了,往往没有谈到一句我想一吐为快的话。
“……那时节在一连串骇人的遭遇、不幸和错误之后,我还惊魂甫定,刚恢复正常。最近几年的生活情景仍历历在目,我看到,除我以外,无人知晓这一切,而随着我的辞世,真相将湮灭无闻,便不免感到惶恐。
“我决定写下来;但是一个回忆唤起千百个别的回忆;一切接近遗忘的旧事复活了:少年时代的理想,青年时期的憧憬,豪迈的青春岁月,监禁和流放——这些早年的厄运没有在我心头留下一丝阴影,倒像穿越长空的春雷,以它们的巨响唤醒和激励了年轻的生命。”6
这次我提起笔来可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我已经没有地方急于要去了。
我动手写这新作品时,根本没有想到《一个青年人的笔记》的存在,只是有一次在大英博物馆披阅俄文杂志,偶然看到了它。我央人抄录下来,重读了一遍。它引起的印象是奇怪的:我深深意识到,十五年来,我已老了许多,起先这甚至使我震惊不已。那时我还在领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仿佛它们是永无止境的。《一个青年人的笔记》情调如此不同,以致我无法从中汲取片言只语;它属于青年时代,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那清晨的光辉无助于我晚年的著作。它包含着许多真理,但也有不少游戏笔墨。此外,对我说来,它显然留下了海涅的痕迹,因为在维亚特卡那个时期,我正陶醉在海涅的作品中。至于《往事与随想》,它有的只是生活的痕迹,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我的写作进展极慢……有些往事需要经历相当久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观念——一种无可奈何、令人伤感,但又能获得谅解的观念。不经过这一步,写成的东西可能是真诚的,但不可能是真实的!
有些部分我写得并不成功,我把它们丢了。今年夏天,我终于给我青年时期的一位朋友7念了最后的稿本;通过我的朗读,我看到了我所熟悉的事物,这才罢手……我的工作总算完成了!
很可能,我对它的评价远远超过了实际,在这些隐约刻画出事物面貌的笔记中,不少地方仅对我个人具有意义;也可能我从我写下的一切中,看到了多得多的东西,它们在我心头唤起梦境,成为唯有我才能解答的象形文字。也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能从它们的字里行间听到心灵的跳跃……尽管这样,这书对我依然是宝贵的。多年来,它代替了我的亲人和失去的一切。但现在它也要离我而去了。
个人的一切转瞬即逝,对这种消逝除了顺从别无他法。这不是绝望,不是衰老,不是冷漠,也不是无动于衷;这是暮年的青春,生命活力恢复的形态之一,或者不如说,即是这个过程本身。有些创伤,人是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忍受的。
一个僧侣,不论他多大年纪,总同时既是老人又是少年。他由于埋葬了个人的一切而重返于青春,变得超然物外,心胸开阔……有时甚至过于开阔……确实,在个性泯灭的普遍性之间,在历史发展的诸元素,以及云影一般在它们表面飘忽移动的未来诸形象之间,人难免感到空虚和孤独。但这又算得什么呢?人是但愿一切都保存的:他既要玫瑰,也要冰雪;在枯熟的葡萄藤旁边,他希望缠络着五月的鲜花!在忧伤的时刻,僧侣靠祈祷获得解脱;我们不能祈祷,我们可以写作。写作就是我们的祈祷。看来,前者与后者的效果并无不同,但是此刻我们且不谈这个。
是的,反复的节奏,重现的旋律,人生对此是有所偏爱的。谁不知道,童年与老年多么近似。生活中有桂冠也有荆棘,有摇床也有棺木,而在生命全盛时期的两端,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往往是两个在主要之点上相仿的时期。那在青年尚未获致的东西,在老年则已经丧失。青年不计个人得失、梦寐以求的,到了老年,在乌云和夕阳的衬托下,将显得更为光辉灿烂,庄严肃穆,而且同样无关乎个人的得失。
……每当我想起,我们两人此刻在将近五十高龄的时候,如何站在俄国自由论坛的第一架印刷机旁边,我就依稀觉得,麻雀山上我们童年的格琉特利8离今天不是三十三年,而是至多——三年!
人生……不同的生活场景,不同的民族,革命,亲友的面容,在麻雀山和樱草丘之间相继出现、变换和消失了;事变像无情的旋风,几乎已把它们的踪迹一扫而光。周围一切都变了:泰晤士河代替了莫斯科河,我处在异乡客地……我们通向祖国的道路已被切断……只有两个孩子(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四岁)的憧憬依然如故!
让《往事与随想》来总结我个人的一生,作为它的纲目吧。而我其余的思想将诉之于行动,其余的精力将付之于斗争。
我们仍然同心同德……
并将再度踏上孤独而忧伤的征途,
不倦地呼号真理——
哪怕希望扬长而去,人们毫不眷顾!9
1?见《监狱与流放》。——作者注按:这是指1854年作者在伦敦出版的《监狱与流放》,在本书中文字已略有改动。
2?指赫尔岑的未婚妻的来信。
3?赫尔岑于1838年1月从维亚特卡给调到弗拉基米尔,同年5月与纳塔利娅·亚历山德罗夫娜在弗拉基米尔私自结婚,这其间共四个来月时间。
4?指赫尔岑发表的第一部作品《一个青年人的笔记》,它登载在1840年和1841年的《祖国纪事》上。
5?《监狱与流放》的导言写于1854年5月。——作者注
6?这几节文字引自《监狱与流放》初版导言。原文开头是:“1852年底,我住在伦敦樱草丘附近……”根据现有资料,赫尔岑正是在这时开始写《往事与随想》,离1838年恰好是十五年。
7?指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萨京(1814—1873),诗人,翻译家,赫尔岑在莫斯科大学的同学和好友。
8?据传说,1307年,在瑞士中部的格琉特利草原上,乌利州、施维茨州和下瓦尔登州的代表一起宣誓,要为祖国的解放而斗争到底,史称“永久同盟”。它奠定了瑞士国家独立的基础。赫尔岑用这传说的宣誓比拟他与奥加辽夫在莫斯科麻雀山上的宣誓。
9?奥加辽夫的诗《致伊斯坎德尔》(《我行走在空旷的平原上》)的最后几行。
野性的呼唤 猎人笔记 四世同堂 茶馆 白话剪灯新话 传习录 故都的秋 金银岛 笑林广记 八十天环游地球 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 樱桃园:契诃夫戏剧选 白鲸 最后一课 西厢记 随园食单 梦的解析 师弟,求你不要放过我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B站三声线知名唱见和鬼畜区大佬网文的时代开创者著名漫画家兼本子画师电子竞技赛场上唯一一名超人气女选手顶级女主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神秘的美少...
萧疏月做了二十几年的大小姐,一遭穿越回到解放前。背了个克父克母的名声在哪都讨不了好,还落了个嚣张跋扈的名声,既然咱有了这个名声,咱也不能浪费了是不是。萧小姐,这锦缎织布的进贡是大家竞选的,你这二话不说把你家的东西直接呈给皇上,对我们大家不公平。公平?不好意思,我一向嚣张跋扈。萧疏月如是答道。萧小姐,朝堂上有人说你发明的斗地主是聚众赌博,败坏民风,正在上书把你压入大牢。刚拿了对王炸的萧疏月猛的从凳子上起来,撩起裙摆一脚踩在凳子上愤怒道谁告我?谁告我?皇上都说了这是全民益智类游戏,他这是反驳圣上,藐视圣听,告诉我他是谁,我要告他。众人...
十号,足球场上的核心!十号,足球场上的灵魂!如果一支球队没有一个合格的十号,它就不是一支合格的球队!有着中国梅西称号的超级新星穿越到十年前的一个足坛倒霉蛋身上。强悍的身体,飓风的速度,出众的技术,成熟的意识,优秀的大局观,野兽般的直觉,造就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全能十号。他起始于微末,却扶摇直上九万里,书写了一段十号的传奇!...
当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时,他的倒霉透顶却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他是一名军官时,他那倒霉的部队,却给友军带来莫大的惊喜。当他好不容易当了将军,他那倒霉的军区,却给国家带来无限的发展。就个人而言,雷鸣从来都认为自己霉神附体,可是在别人的眼中,这家伙简直就是熊猫级别国宝人物啊!...
重生仙界千年回来,三舅妈就带他去相亲,却遭到美女校花的嫌弃...
牛头人,憨厚,朴实。牛头人,勇猛,无畏。牛头人,愣头青,铁头娃。成为一名牛头人酋长,发展科技,战争古树,生命之泉收拢部族,比蒙,狮人,狗头人召唤英雄,凯恩,阿利斯塔,哀木涕成为诸天最强牛头酋长。PS本书非游戏,非游戏,非游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