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做菜的方式不像中国菜的做法。可能跟她走南闯北,再加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长有关,对一道菜的处理加上入了西餐的做法。做菜都讲究色香味型,虹影特别注意菜的配色,在视觉上更讲究;她还会根据不同人的口味偏好,做出偏辣、偏酸或偏甜的菜。
虹影做菜打动我的另一个地方是,坚决不看菜谱,不按常规出牌,随意性比较大,厨房里有什么东西就做什么菜,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灵机一动,觉得这个味道跟那个味道搭配在一起,能产生新的味道,还好看。好,那就这样做了。不过只此一次,下次的灵感可不会重复。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菜的味道固然重要,但虹影也非常享受做菜的过程。
虹影做菜,搭配虽然随意,但很合理,并不是胡来,这样出来的菜营养跟得上,口感也才是好的。虹影做菜风格有点像她本人的性格。比较随意的,不,太随意了,是不拘一格的那种。做菜跟她写东西差不多。不过,谁敢肯定不拘一格不是另一种讲究呢?
如果跟虹影一起在外面吃饭,那动静可大了,不是排场,而是她非常挑剔。一般是她先选好地方,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厨师的技艺还能接受。然后向大家推荐这个地方,有什么菜比较好吃,然后会叫几个好朋友一起去吃。
看出来了吧?虹影去饭店吃饭,不光挑环境,更要挑厨师。
虹影一般会去一些熟悉的饭店,而且会指定一个厨师给大家做菜,炒菜要配什么菜,哪些可以不放,哪些必须要放。她拒绝厨师做那种流水线出来的菜。
我还记得,第一次虹影叫我去一个餐馆吃饭,餐馆的老板是四川人,虹影的朋友。那天是餐馆开业的第一天。我们十多个朋友去吃,重点菜是干锅鸡杂,重庆本地土火锅。吃完第一锅后,虹影对老板说,这道菜里这个可以不放,然后加两个别的菜加进来。老板让厨师照虹影的说法做出来,一吃味道果然不同,于是这道菜的做法就一直这么保留下来。
印象最深的是在京城著名的海底捞吃火锅,因为缺少牛油,那里的锅底让虹影极不满意,一个劲儿的叫往锅里加辣椒和花椒,让旁边两个来自四川的服务员口瞪目呆。最后,我们一干人都吃得浑身透爽。不过我看得出来,虹影并不满意。
这一年,虹影写了一本跟美食有关的书——《我这温柔的厨娘》。
美美读完,感觉依旧对头。书中不光做菜少,连介绍做菜的方法也不多,多的是对食物的态度,做菜的感觉,以及在行走中对各国美食的体验,挥之不去的情绪却是亲情、友情和爱情——这就是虹影的美食,也更是虹影的写作。
美食家跟饕餮之徒的区别在于,美食家往往都能亲自动手做菜,在实际操作中将自己的对食物的理解融入其中,他们做出来的食物一定好的,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饕餮之徒只能一享口福,而不会亲手实践。所以虹影成了美食家,而我只能是个饕餮之徒。
《我这温柔的厨娘》传递出一种对美食的尊敬态度,还是那句老话: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当你用心的制作食物的时候,食物回报给你的自然就是美好的味道与享受。这种用心至少包含了智慧和想像力,并不是人人俱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是美食家,还是饕餮之徒,甚至连这两者都不是的人,在面对美食的时候,又有谁不满心欢喜、满面笑容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书评3:千万别惹虹影这个厨娘
文天葱雅蒜(书评人)
在每个舌头的记忆里,总有一样美食让它念念不忘,魂牵梦绕,直到不期然重逢的那一瞬间,金风玉露,灵光乍现,便胜却了人间无数。
美食家虹影的舌头无疑是任性的,绝不将就。她能尝出菜里是不是放了味精,对我等生活粗犷的人而言,真真是叹为仙人。她又一直只对温柔妥协?,在特别浓烈的酸酸辣辣面前无条件投降,对人的爱,对食物的爱,是那么柔软。
转来转去吃人间美味,对每一道菜真心相对,永远不离弃对美食的想像力,能吃,会品,善评,还会做,对饭桌上的每一个人细心关照,是一个不折不扣厉害而温柔的小女子,作家和美厨娘——这是我跟虹影一起吃了两顿饭后的印象。从此,我想,大概此生都不会忘记这个美妙的女子吧!
世界上本没有好吃的东西,是好吃的人创造了好吃的东西。流浪世界的川妹子虹影,从小在大杂院大厨房里各家的锅炉边长大。家家生活都不宽裕,如何在有限范围里吃出好菜来,家家都费了脑筋。小小的虹影开眼看着,充满了惊奇——“西瓜吃完后,不舍得扔掉,把皮与芯间的部分切出来,放上盐,拌着辣椒大蒜酱油,真是又脆又香,可口之极。饭有锅巴,放些水,和萝卜叶子一焖,那萝卜叶子香和米粒完全可进入红楼大观园。逢着生日必做豆花,要磨黄豆,在豆浆上点出可爱的花来。剩下的豆渣,不会扔掉。纱布包起来煮熟,炒豆渣泡菜,香味不亚豆花。豆渣太多,吃不完,分一小半做豆渣饼,加一点面粉,放一点葱花,搁一点儿菜油和盐,大铁锅里,烙得两面黄澄澄,脆皮,柔软芯,真是世上美味。”
在这一群把简单食物做到极致的邻里中间长大,使虹影对美食的记忆和眷念浑然天成,在后来到处流浪的途中,径自累积成了天赋异禀,无论川菜西菜,从来不看菜谱,只要眼睛看过舌尖尝过心中留过,佐以想像力、爱和激情,她总能把食物做出一派活色生香来,令吃过的人久久被诱惑而不能忘怀。
她从来没做过相同的菜。对她而言,做菜就像是变魔术,随心所欲,独一无二。一如她的文字,简单,干净,灵巧,忽闪忽露如变戏法般令人惊喜不断。当虹影特立独行的文字遇上天马行空的虹氏美食,那就是天雷勾动了地火,时光都忘了流转,只是沉浸在这位温柔美厨娘笔下美食的魔咒里,舌尖舒卷,美味化开,五官通灵,神游太虚了。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一本《我这温柔的厨娘》,因为那里是美食与文字的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送他一本《我这温柔的厨娘》,因为一旦踏入虹影的食色领地,他将永世不得超生。
。 想看书来
书评4:独特而挑剔的味蕾,成就的美味文字
文巧丽
著名美食作家沈宏非曾说过:“凡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好男好女,胃口总是比其他年份的人要好”,他们具有“饥饿年代馈赠的天赋异禀”。看过虹影的新作《我这温柔的厨娘》后,对此,我深信不疑。
虹影,以小说《饥饿的女儿》而备受海内外关注。这样一个具有独特经历的饥饿的女人,成了饥饿的艺术家,她最钟情的正是厨房。她说:我觉得厨房就好像是我的闺房,它带有“女红”的色彩,洋溢着女人最初的情怀和最终的神奇,它有一种女人的私密性在里面。
翻开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调侃美食的书。粗粗读去,扑面而来那么多陌生的食品,听所未听的搭配,闻所未闻做法,那么多不了解的食材,那么多看了名字却完全没有概念的调料,一下子激起我的兴趣和进一步了解的欲望。看过之后,才知道这本书之所以这样吸引人,全因虹影的美食与文字相通,用想像力做成菜谱。
曾几何时,市面上有关美食的书籍铺天盖地,但是很多读者却总感觉越读越没味。尽管有些写食物的书,其意也不全在食物,但流风所及,也只有等而下之了。照这样看,总有一天,还不如看食单与食谱来的直接,只是那样的话,早先那些写得了一手吸引人的美食文字并开创的这一流派的前辈们,看到写食文字就这样虎头蛇尾被人糟蹋,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心里不免小小担忧也深恐失落而轻轻叹口气呢。
幸好,虹影并没让大家失望。她的这些文字,并非纯是谈食物的,主角虽为食物,描绘的却是生活,有遥远沧桑的美食回忆,有千奇百怪的西式菜肴,更有魂牵梦绕的四川家乡菜????无论哪种,都渗透着作者对美食无法割舍、无法压抑的浓烈情感,这也是这本书与市上畅销的美食书的截然不同之处。
作家虹影的美食文章,更多的是她的个人体验,讲的是做饭的心情,可以看作是进入内心的一把钥匙。她把厨房比喻成闺房,带着强烈的女红色彩,因为厨房,往往是一个女人展现真我的一个舞台。在这里,她们可以旁若无人、肆无忌惮地舞蹈。而厨房细节的铺陈,也可以窥探出一个女人的内心。虹影把爱和想像力完全融入到了每道食物的烹饪中,“一个女人的厨房”无非是说一个女人做食物的心境完全可以决定食物的味道,食物的味道又会反作用于品尝者的心情。其实,我们对待食物的态度,也是对生活的体认,一个对食材懂得珍惜的人,往往是比较注重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的美国印象(My impression of America) 后妈觉醒后[七零] 澜本嫁衣 禁忌人皇 空降热搜 朕真没把敌国皇帝当替身 真欧皇以貌服人[综武侠]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 穿成全网黑,大佬她马甲捂不住了 新闻界暗流 顶流国医穿成小可怜/顶流国医是学霸 金屋恨(完结) 炎黄蚩尤情仇记仓颉密码 生机 八零重组夫妻 篮球火 最后的精灵 少年巴比伦 恶灵谈判专家1 西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