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些改变,当然和电影拍摄的年份有关。《印度之旅》在1984 年上映,当时印度已独立40 年,和旧宗主国英国也早已化敌为友,60 年前的政治文宣,已成过眼烟云,再谈不上什么“为殖民政府宣传”。在1984 年,提起南亚次大陆,舆论只有两个题目:(1)印巴冲突,因此电影铺垫了一些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的伏笔(虽然不算明显);(2)印度统治阶层的英式精英主义与本土主义、少数教派之间的冲突,例如在1984 年,来自尼克鲁世家的印度铁腕总理甘地夫人,正是被锡克教徒暗杀,因此电影导演凸显了那位本土医生好些英式傲慢与自欺欺人的习性,说明他其实不很印度、不很本土,将会无可避免地和独立后的新印度精英发生冲突。相信,他也不会以自己的医术,附和甘地夫人强行将贫穷男人阉割以控制人口的疯狂创举。通过这种电影视角,观众会发现那位印度精英,和生活在印度的白人虽然不是同路人,却信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当那位印度医生被“茅邦”的印度人团团簇拥时,场景看来更格格不入,因为他其实不属于那里。由此可见,大卫·里恩眼中的“他者”,已不完全是全体东方人,因为医生等精英阶层的东方人,已迈入“我者”的过程了。也许这定位也是大卫·里恩一生的写照:他说过,票房欠佳的《印度之旅》,正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似乎他的所有功力都放在里面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也有印度之旅
要是我们换上21 世纪的西化印度知识分子角度,究竟谁又是与时并进的“他者”?1990 年,著名英籍印度裔作家奈保尔(V。 S。 Naipaul),根据个人回乡探亲的痛苦经历,出版了名著《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 ),作为“印度三部曲”之一,引起的涟漪荡漾至今。他那趟个人野游的印度之旅,可以作为福斯特小说和大卫·里恩同名电影的倒影。
在奈保尔眼中,印度在经济开始飞跃、人民得到“解放”的同时,政府官员贪污*,民族毫不团结,全国充满他瞧不起的劣等DNA。他对婆罗门种姓制度残留的遗毒、路有冻死骨的贫富悬殊社会、卫生极差的非常市容,都持强烈批判态度,其笔墨和语调,远远逾越了一般白人作家的政治正确底线,站到了“世界的高度”,因而有部分中国学者称之为“印度鲁迅”。
在受到第三世界民族主义者广泛非议的同时,奈保尔自然也有不少知音,他们对奈保尔对自己民族的批判性大为激赏,认为他是世界知识分子的典范,特别值得“我们”学习:至于“我们”是谁,就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了。对奈保尔而言,要是印度不独立,继续接受殖民管治,只要管治者是大英帝国,相信是会比现在优越的,这种论点部分还有数据和事实支持。
鲁迅的东方后人们在“自我东方化”?
作为2001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自然引起其不同家乡的广泛注意。他经常对第三世界各国—特别是自己的第一祖国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岛和第二祖国印度—辛辣讽刺,如此“内举不避亲”地大公无私,自然被同胞批评为“数典忘祖”,他的世界之旅被批评为“猎奇抹黑之旅”,而这位已获英女王册封的大英爵士,也毫不忌讳怀有高等印度人的“再殖*义者”(recolonizer)心态,虽然他也在作品中讽刺模仿英国人的印度同胞为“假英国人”。萨尔德甚至认为:奈保尔是地地道道一个“叛徒”。一旦以奈保尔《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的尺度,来重新量度福斯特和大卫·里恩的《印度之旅》,“他者”就有更多。因为整出电影的印度人,连同那些同情印度人的白人,都可以说是缺乏自我批判能力、把第三世界盲目予以浪漫化处理的“他者”。
虽然奈保尔总算是半个印度人,但他和落后故乡的互动、和内里潜藏的“自我东方化”(Self…orientali*)情结,以及始终身份不明的痛苦,似乎比《印度之旅》的小说和电影台前幕后的班底都要强。若我们将一切概念符号化,内地学者以1924年的角度来研究电影,看到的“他者”可当是基数X(全体印度人);西方导演大卫·里恩在1984 年拍电影时,拍出的“他者”就是X–1(印度人,但不包括西化印度精英);而西化印度文人奈保尔在21 世纪看印度,反而得出了“他者”最多的X+1(印度人,加上同情印度的西方自由主义者)。当观众变成是你,阁下会闷出鸟来,还是自己构想属于你个人的寻找“他者”的故事?
延伸影画:
* 《甘地传》(Gandhi) (英国1982)
* 《Heat and Dust》(英国1983)
延伸阅读:
* 《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 (王宁等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 (:Penguin1992)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拜见希特勒 (Mein Fuehrer: The Truly Truest Truth about Adolf Hitler)
时代背景 公元1944—1945 年
地域背景 德国
电影制作 德国200795 分钟
电影导演 丹尼·雷维
电影编剧 丹尼·雷维
电影演员 赫尔基·施楚奈德 乌尔里希·穆埃 西尔维斯特·格洛斯
剧情简介 二战末期,德国败局已呈,希特勒信心尽失。宣传部长戈培尔从集中营召来犹太演员为希特勒训练,希特勒居然乐意接受,视之为亲信,向他坦白透露一切心理病源。戈培尔原计划暗杀希特勒,嫁祸予犹太演员,但演员代希特勒幕后演说时自由发挥,被杀。
黑色历史幽默还是恶搞?
德国电影《拜见希特勒》,以《帝国的毁灭》、《再见列宁!》幕后班底兼《窃听风暴》男主角乌尔里希遗作作招徕,犹太裔导演利维表示,希望电影“以轻松的方式展现纳粹政权的荒谬”。那位以饰演东德秘密警察导师而在西方成名的男主角,在他的遗作却扮演希特勒的犹太裔演讲导师,这已可算是黑色幽默。
希特勒的病:研究,还是揭秘?
拿希特勒和纳粹开玩笑的传统更是源远流长,一些德国人苦中作乐,就制作了大量希特勒笑话。近年德国作家赫尔佐克(Rudolph Herzog)重新整理这些笑话,还出版了《希特勒万岁,猪死了!—政治笑话与第三帝国兴亡史》(Heil Hitler,DasSchwein Ist tot ! Lachen unter Hitler … Komik und Humor im Dritten Reich )一书,以结合理论层面去探讨当时的黑色幽默,此书已被改编为德国电视纪录片,中译版也已出版。可惜相信参考了上述著作的《拜见希特勒》,似乎未有上述德国佳作的人性刻画
重生之媚祸 深渊上的火 刀下留人 妖魂不灭 怎么舍得离开你之画地为牢 妙趣横生博弈论 新鬼实习生 示见之眼之一 深夜一点零六分的偶遇 综漫之女神游综漫 带着魔兽去异界 倾城一笑-某絮 大国尊严:重述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 高达作战录 自由零度 梦醒之重生 呆王溺宠嫂嫂不乖 人事总监 渠道弈战 刘慈欣中短篇小说集 千秋梦
...
平凡大龄的都市女人艾笑语意外得到一指环空间,眼泪唤醒指环空间,带她回到1991年,那时的她小学一年级,正好7岁,重生的她多了一个军官舅舅,有了靠山的她,她利用先知,改变了父母的命运,而她的命运也因为指环空间的存在,因为军官舅舅的存在,父母命运的改变,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是个平凡少年,意外得到光脑,一朝回到大明正德年间,成为士绅家族的一个私生子。聘为妻奔为妾,老爹居然是和娘私奔才生下的自己,生母身份卑微,作为庶子,叶春...
公元2357年,我乘着飞船离开了地球,开始了漫长的旅途。如果不是因为她的愿望,我是不会离开地球的。我不喜欢那些纷争,只是身不由己当我和其他人再一次踏上未知的旅途,心里竟是万分期待。一个个星球上,都有我们不了解的外星人。发生意外,谁也没有办法预防,只能硬着头皮上。如果只是一个玩笑该多好可惜,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带着他们回地球好感谢成神封面设计对本作的支持。...
林黎,千万人中选出的特种兵指挥官,对,是特种兵指挥官,十项全能,战事统领,特战部署,无一不能。皇甫晔,东周王朝的当今天子,不对,是傀儡天子,幼年即位,上有皇叔时时伺机夺位,下有四大辅臣严控朝政,年近二十仍不得执政,被嘲天下人嘲笑懦弱昏庸,无能无才。所以,当他懦弱无能的他遇到穿越而来的特种兵指挥官的她,火花不断。你就是首辅林慎卿的女儿他带着玩味的笑看着她朕大婚那日骑马撞昏的当今皇后是毫不怯场的,她抬头看他。嗯嘴唇弯起适当俊美的弧度,他挑眉赞美皇后是个美丽的女子多谢...
中文在线授权销售第一次她给了他,换来了朋友一家的幸福。 第一次她爱了他,换来了锥心刺骨的仇恨。 一纸契约,她成了他的情人,一张金卡,一座豪宅,她失去了什么 一开始就是一场复仇之路,他却失心爱上了她,不惜一切代价留住她。 他说她欠他的永远也还不清,即使是死她都不得安宁 洛思琪,世界上只有我的爱才配得上你。他用生命中最后的一口气告诉她。 她脸上的泪水奔流的瞬间才知道她的心是那么的痛。...